这个暑假,上海杨浦双语学校国际高中的部分新生用别开生面的行走课开启为期六天的课题营先修课程,学生们以“上海的城市建设与规划”为主题,结成小组、选定研究主题,在专家、导师的引领下,走进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
了解城市的演变、由来与发展,用双脚丈量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这是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课”。
(资料图片)
在杨浦双语,这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活动课程贯穿了学生成长的全程,这项课程研究也获得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行读华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所民办双语学校,为何要将“认识祖国,读懂历史”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课程,把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育人方向?
民办学校如何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
前不久,杨浦双语小学部的管乐团受挪威领事馆国庆日庆典活动的邀请,在世界会客厅登台演奏。一曲活泼欢快的由新疆民歌改编的《青春舞曲》,引得全场满场喝彩。
杨浦双语校长朱清一自豪地夸赞孩子们:“你们是中外友好的小使者,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你们真棒!”
在朱校长眼中,作为立足上海、“双语见长”为特色民办学校,既要满足社会对优质国际教育的多元需求,更要筑牢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基因和价值基因的根基,培养具有“中国心,民族魂,世界眼”的综合性人才。“我们学校是双语学校,需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后强化母语教育,再放眼世界。未来,孩子们才能学好多样化的语言工具,来观察世界、发现世界、表达世界。”朱校长如是说。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于课程,走进课堂,杨浦双语已经有近20年的实践。学校将思政、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地理、科技课程相互融合,建设学校“行读华夏”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篆刻公开课
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日晨读用古诗词开启一整天的学习,课程中,老师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项目活动:“茶韵飘香”主题中,孩子们在吟诵茶诗、寻访茶馆、品味茶香中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学生会举办诵读会、诗会、创作会,在吟诗填词中感受华夏民族那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在24节气的文化熏陶中,感受作为农耕文明的后代对自然的体察入微,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同时,学校还有各种社团从梨园到昆曲,从京剧到沪剧,在表演舞台上感受生旦净末丑的民族戏剧之美,在地方人物、历史故事以及地方风貌之中,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以及我们的国家,从而产生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上好“实践课”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行读华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传统文化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建立联系,让传统文化“入眼、入耳、入心”,实现知行合一。
杨浦双语的孩子们走出学校,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寻找课题,结合语文、数学、艺术、体育、科技等各个学科,得出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校门之外,就是杨浦区的靖宇南路。靖宇南路的由来是什么,杨浦区还有哪些以英雄人名命名的道路,他们背后又怎样的故事?行读的第一步,从走出校门开始,然后是走出上海,走进华夏。
在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关于陈化成的文章。为了将课本知识和社会大课堂的资源链接起来,在‘行读’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学习内容,本学期,围绕“千古英雄”的主题,杨浦双语七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聚焦英雄人物陈化成开展了“吴淞口炮台湿地公园“和”淞沪抗战纪念公园“的行读活动。行读前,学生阅读了解时代背景与人物生平,吴淞口战役故事。行走中,学生面对纪念馆中真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在英雄雕像前、炮台遗址边仿佛回到炮火轰鸣的现场,内容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自尊与爱国情感,在老师的带领下,慨然诵读《永遇乐·登丹凤楼望黄浦怀陈忠憨公》。行读之后,有的学生展示了为民族英雄创作的人物画像,有的学生反思了长江防线“失守”背后的经验和教训,还有的学生写下了“行走日记”,用历史来展望未来。写下“我辈必将牢记历史,牢记每一位为国牺牲的英雄烈士!刻苦学习,强健体魄、敢想敢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付出自己的一切。”的感言。老师们说:“不拘泥表达方式,我们只为孩子们设定学习目标,他们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行读中的各种收获。”
正高级教师樊阳到合作学校——杨浦初级中学期间,把“行读华夏”带进了杨浦初级中学,他带着同学们开展上海老城厢探究活动,四川北路的一个街心花园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他们天马行空:“如果我们将四川北路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绿化相结合,做一个新的设计,会不会让它更吸引人?”在老师们的鼓励下,他们做了一个全新的方案,还给有关部门写了推荐信。一次当“小主人”的尝试,让他们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更进了一步。
截至目前,“行读华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开发活动主题80个,积累教育资源200课时,形成了上海60多条、全国范围内43条的行读路线,上千名学生受益,行读超万公里,足迹触达20多个省份、200多个城市......
学生们对这样的学习方式兴趣非常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日益增加——在上海市绿色指标的评价当中,杨浦双语学生对国家认同以及国际理解这两个指标都处于最高级。
“双减”之下如何全面育人
杨浦双语学校以出色的学业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口碑。同时学校也格外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劳动、体育和艺术素养,每两年举行一次校园阅读节、劳动节、艺术节和体育节,涌现一批阅读达人、科创达人、劳动达人、艺术达人。学校为孩子们开设了门类众多的体育项目、艺术项目、语言项目、劳动和科创项目,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马术、击剑、冰雪、体操、足球等项目,成为孩子们的“心头好”;学校8个校级艺术团,屡屡登上全国级、市级、区级展演的舞台,获奖无数;学生在市级科技创新比赛中斩获等第奖。今年,共有26位学参加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董少雨同学一举获得游泳四金一银奖奖牌,孙诗涵等四名同学获得击剑比赛(青少年组)暨上海市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女子组)团体第二名;中、小学管乐团参加“中华杯”中国第十六届优秀管乐团展演分别获得“示范乐团”称号。
太行山行走地图
“越是工具时代,越要关注人文关怀。”朱清一说,对双语学校来讲,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拓展国际文化视野,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孩子的个体经验、生活情境、社会现实,世界舞台相联系,强实践,求创新的学习方式,是让孩子们未来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的“底蕴”——核心素养的培养取向,多学科综合学习与运用和活学活用与学以致用,都将让他们受益终身。
标签: